中华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上篇)
发布时间:2024-05-10 来源:中华武术传承网 浏览次数:48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萌芽于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于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传承至今,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炎黄子孙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
 
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环境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工具作为武器,这便是武术的萌芽。现有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后来多数成为武术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会末期,频繁发生的部落战争,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予,凡是能用于捕猎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可以成为战斗的武器。频繁的战争向人们提出了掌握军事技能的要求,于是人们不断总结从战争中获得攻防技能和经验,并世代相传。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武术家——蚩尤,蚩尤还发明了多种兵器,其中一部分经演化传承至今。
 
进入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兵器的改进,武术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商周时期,由于青铜业的发展,出现了矛、戈、戟、斧、钺、刀、剑等精良兵器,以及运用这些器械的方法,甚至还有了武术比赛。当时的武术多称“手搏”、“手格”、“股肱”等。据《史记》记载,夏王桀、殷王武乙和纣王都是徒手生擒猛兽的技术能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七雄争霸,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武术得到了广泛重视并快速发展。
随着铁器的出现和步骑兵的兴起,兵器种类更加丰富,质地精良,形式多样,进一步突出了武术的技击性。此时武术比赛已非常普遍,且非常讲究攻防技巧,拳术套路也出现了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形式。早在 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有较为成熟的技击理论记载,并提出了“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见解。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中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武术已由过去单纯的攻防正逐步向套路演练形式发展。
 
汉代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在宫廷的酒宴中常出现剑舞、刀舞、双戟舞等单人的、对练的或集体舞练的套路运动。徒手的拳术表演和比赛也深受统治者重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汉哀帝就是一个“卞”迷,说他“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汉代还通过“试弃”(拳技考试)选拔武职人员。汉代拳术除了“防身杀敌”、“以立攻守之胜”等实用之术外,还出现了观赏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如“沐猴”、“狗斗”、“醉舞”,还有“六禽戏”“五禽戏”等。这些均可视为早期的象形拳术。这一时期的武术著作也明显增多。仅《汉书·艺文志》就收录《剑道》 38 篇,《手博》6 篇,这都是论述“攻守之道”的专著。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截止到:2025-04-25 06:22

已入驻名师:55人

已入驻传承人:105人

联系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联系信箱:603516977@qq.com

总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A区51栋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