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门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武术门派

今天是:

南拳977人浏览过

中国传统武术拳法分享:http://www.wushuxi.com/mengpai/173/fzcc.html

全 称:南拳

创始人:

传承人:已入驻 0位传承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南拳二维码

【浙江南拳】
兰溪最有名的拳种为兰溪南拳中的七步拳、十字拳。光绪《兰溪县志》记载,自唐宋以来,兰溪就有武科武进士郑梦桢身居锦衣卫西司理刑,武举人郑梦龙身居锦衣卫副,除此历代武人辈出,将军不计其数,可见,武术早就在兰溪结下了不解之缘。1358年,朱元璋麾下大将胡大海攻打衢州,其间正逢雨季,曾在兰溪长乐村屯兵训练数月。闲遐时,官兵教村民习武练拳,据传,兰溪南拳中的十字拳、七步拳等就是当时所流传下来的拳种,迄今有600多年历史。
兰溪武术系南拳一脉,主要拳种有七步拳、十字拳、四步拳、五步敌、六步拳、四门修空、六云鹤、双肩小八卦、四门棍、镇山棍、毒蛇出洞、扁担、凳花、拐杖、汤布花等。其中,七步拳的特点套路是短小精悍,拳法独特,迅猛快捷。七步拳按远七步、近贴肩之意,以提沉平聚贯等法完成。动作要求上下相随,步稳拳猛,势急,发力顺达。十字拳按四门八道,攻防兼备、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少打多、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 [5]
【广东洪家拳】
洪家拳,简称洪拳,一向是在南拳之中流传得十分广泛的门派,由上文可见多个地方的主要拳术之中都有洪拳之名的,如广东、两湖、四川、浙江等。其实在广东更是赫赫有名的,如‘广东十虎’之中的铁桥三、黄麟英等就是习洪拳的。 关于洪拳的来源一般有二个说法的,一是出自南少林寺,在明末清初时由福建传入广东;二是广东花县人洪熙官所创的。这两种说法大致上都和南少林寺的关系密切,可见洪拳本为南少林的拳术之一。
洪拳以刚为主,它的武术风格有二,一是长桥大马、长手长攻的大开大合武术;另一种是短桥窄马、短手近攻、贴身攻防的武术。
现今所流传的洪拳体系有十分多的,一般流传在广东一带的,亦即黄飞鸿一脉的现今名为虎鹤洪拳的。而套路方面主要的有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五形拳、铁线拳,而其他的则是根据各支派而有所不同的,如:拳术方面的有千字掌、现龙拳、十独手、蝴蝶掌、金刚伏魔掌、千佛手、单鹤朝枝、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罗汉掌 法、鼠步梅花、洪门三展手、十字拳、流星捶、五禽拳、龙虎双形、虎豹拳、三进拳 、单弓伏虎、双弓伏虎、铁线三展拳、夜虎出林、二龙争珠等,兵器方面则有双匕首 、单刀、形意箫、单剑、指挥刀、双剑、双刀、雨伞、缨枪、行者棍(双头棍)、 五郎八卦枪棍(单头棍)、五点梅花棍、少林六点半棍、洪门棍、春秋大刀、斩马刀、傜家大扒、铁尺、扇子、三节棍、拐、板凳、蔡阳刀、七点半棍、铁包金棍、 十八拦枪、护手刀、七星刀、单鞭、双鞭等。
而洪拳的手法有沉桥、圈桥、缠桥、截桥、劈桥、插掌、劈拳等特色,以僵劲运出桥手作防卫,以短劲作出攻击;在马步上有硬马的风格,以子午马(弓步)、吊马、四平马、麒麟马(沉步)、二字拑羊马等为主。属刚猛一路的拳术。
广东南拳有五大流派:洪家拳、刘拳、蔡拳、李拳、莫拳。陈亨受其影响创立的蔡李佛拳对后世影响很大。
【广东刘家拳】
有禽蟧爪、虾公腰之称的刘家拳,估计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它的始祖,一直有三种说法的,一是刘生,二是刘一眼、三是刘青山所创的。一般在广东以外的地区是绝少见过此拳术的,而此拳术也只是在中山附近比较盛行的。
刘家拳以灵为主,短桥短马、功夫硬朗、灵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正如其拳理:进似追风箭、退似雷电闪、走步须灵活、出手似云烟’。它多是以吊马、拖马、侧闪等的,而手法上则是禽蟧爪(禽蟧即蜘蛛)、虾公腰(虾公即雄虾)的。禽蟧爪是指它的桥手快速敏捷;虾公腰是指腰力的运用上要有如虾腰般的爆炸力。其内容有大运天、小运天、十拳、天边雁、八图功、刘家五形拳、刘家刀、刘家棍等。
【广东蔡家拳】
蔡家拳相传为广东番禺人蔡展光所创的,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蔡家拳以‘快’为主,所谓洪家讲桥马,蔡家讲快打,亦如其口诀:‘快速灵巧、敏捷多变、消身借力、因势利导、闪化巧取、只可以巧取胜、不可以力争衡。在技术上,蔡家拳是有着重偏门攻击,快步抢攻,消身借力的特点,马步以三角步为主。其内容方面有十字拳、大运天、小运天、天边雁、柳碎梅、四象拳、拳肘手、六连拳、百鸟归巢、单头棍、双头棍、蔡家三矢大钯等。
【广东李家拳】
李家拳相传为广东新会人李友山所创的,其发源地为新会市大泽区七里村,也有二百多年历史了。
相传李友山在少林的五形拳上改进,成为现今的李家拳。李家拳是以长桥大马、偏身偏步、朴实刚劲为主的,身法上则是以肘攻击为主,要求沉实稳重,出手准确,由于是以肘攻击为主的,所以也要求着点准确,以避免一击不中,被别人有机可乘,一如其拳诀:“奇肘卅六有谁知,出挫沉缠捆最宜。剪切盘循成妙用,穿栏拱折护相施。尖横下反兜归后,顿揭连攻腕在前。纂伏低寻高割就,平钩扫脚势难移、尖桥宜用连肘法,巧妙功夫在顿肘。我桥在上宜顿打,我桥在下用缠攻”。其内容有五连手、中六连、七连手、三十六肘、哨打、短扣、子午连环棍、双头大圈点棍、金锁连环双刀等。
【广东莫家拳】
莫家拳与一般的南拳是不同的,一般的是比较着重手法的,而莫家拳则是以脚法为主的。莫 家拳的第一代人物之中有莫蔗蛟、莫达树、莫四季、莫定如、太平天国的女将莫清骄,而近代的有,在香港武术界叱吒一时的双刀莫桂兰,应不过是百多年的历史。
莫家拳的要领是:一脚胜三拳。所以它是在南拳之中一个十分特别的门派,因为只有它是像山东戳脚般以脚攻击为主的。至于它的脚法方面一般是有:撑鸡脚(穿心腿)、虎尾脚(后蹬腿)、钉脚、钩镰脚、后弹脚、翻身腿、侧脚踢、双飞脚、旋风腿等。
而一般的人士大多是只看重莫家拳的手法,其实莫家拳的手法也是不可轻视的,它的手法大多是走重手一路的,以碎喉、插眼、撩阴等手法为主,也是别派的比较少。也许一般人会觉得这些手法比较阴损,不够光明正大,而已在真实的格斗上,是生死之搏,而且莫家拳一般是给女子习的,女子在力量上大多不及男子的,所以难免要用这些手法去取胜了。
其内容有莫家正宗拳、桩拳、三支笔、碎手、莫家拗碎灵芝拳、双龙出海、直势等。
【广东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相传为广东省新会京梅乡人陈享所创。他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长而形成一支新派,故名。它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此拳手法以拳、掌、桥为主。步法和腿法有弓、马、虚、拐、撒、扭步和踢腿、横踩、后钉、单飞脚和箭腿等。其特点是快速灵活,柔中带刚,左右开弓,步法多变,具有勇猛、机智的风格。此拳共有四十九个套路,分初、中、高级。初级有四平桥、小梅花、截虎拳等;中级的有平拳、八卦心拳等;高级的有虎形、鹤形、醉七仙、佛拳等。
【广东咏春拳】
咏春宗师-叶问
咏春拳,为南少林嫡传武技之一,咏春二字乃是为了纪念咏春拳之创始人严咏春的。严咏春原籍广东,她则自小跟随南少林五祖之一的五枚师太习技。及后更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拳术之理(亦有一说为严咏春习得方七娘的永春白鹤拳之后有感而发),并得其师五枚大师之修正,因而武技大成。当时严咏春并要求五枚师太为拳命名,大师则叫她用自己的名字咏春为名。
她期后下嫁福建盐商梁博涛,并传其技给他。后来梁博涛因与红船中人友好,并常与其友梁兰桂、黄华宝及梁二娣等饮酒论技,他更将咏春拳与他们交换红船之名技-南少林六点半棍。由始起,‘咏春拳’就不是只有八斩刀法一路兵器了。
其后梁华宝传艺予梁赞,即人称佛山赞先生。梁赞凭其天资聪颖,苦心钻研,使咏春拳能在晚清期间,在岭南一带声名大着。令咏春拳声名大振。而近代的则有已过身的叶问师傅。
咏春与一般南少林拳术不同,因它需要通过长期黐手之练习,而黐手之最佳练法,须由个别教授,故未容多教,故此当年收费颇昂,遂未为一般阶层人仕所能负担,而能学者,多为贵家公子而已,当时有少爷拳之称号。
咏春的套路比较少,只有小念头、寻桥、标指、八斩刀、南少林六点半棍法。咏春拳拳势紧凑,实在是属于短打之中的优秀拳种。而也出现了多个派别的咏春,如广州咏春、刨花莲咏春、米机王咏春等
【潮汕南枝拳】
南枝拳是南拳十大拳法之一,是陈南枝首传的。广泛流传于汕头、潮州、潮阳、普宁、五华、揭阳、揭西等潮汕地区,在节日盛况时通常配合潮汕舞狮队演出。
南枝拳动作简练,发招刚劲,能攻善守,灵活多变。近身擒拿,手足并用,步稳力沉,步走四面,拳打八方,进退快捷,连消带打,步法灵活。南枝拳手法采用冲拳、凤眼拳、顶腕、虎爪、劈手。腿法采用侧踢、飞蹬、转身侧踢、踩腿、蹬地飞跳步等
【南少林黑虎门】
南少林黑虎门,乃南少林旁支之一,相传为广东十虎之中的苏黑虎受南少林僧传授后创出来的,故名为黑虎门。约有二百年历史。
黑虎门的套路包括有:十形拳、醉八仙拳、黑虎刀、金刚棍等。其中十形拳的十形即为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彪,每形内含三十点手,分前、中、后桩三部分,拳法刚柔并济,朴实无华。 在桥手上,黑虎门跟另一同为南少林旁支的洪拳是明显地不同的,黑虎门的桥手不重沉桥,要求把桥手伸直的,虽容易被敌人有机可乘,但也能增强攻击力。不过现今留流传大多吸收了洪家拳等的手法用上了沉桥。

最新入驻传承人

武术传承人推荐

联系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联系信箱:603516977@qq.com

总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A区51栋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