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拳1837人浏览过
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全 称:
创始人:董海川
传承人:已入驻 0位传承人

微信公众号
八卦拳二维码
【代表人物】
八卦掌为河北省文安人董海川所创。第二代宗师有尹福、程廷华、樊志涌、宋长荣、宋永祥、刘凤春、梁振普、史继栋、刘宝贞等,充实完善八卦掌技艺,自然贯通,形成不同风格,使八卦掌在神州大地上更加丰富多彩。
★ 董海川
董海川,原名继德,后改为海川,河北省廊坊市文安朱家坞人。生于清代嘉庆三年(1797年10月13日),卒于光绪八年(1882年)。清光绪九年春二月诸弟子于东直门外小牛坊村的坟前立碑纪念,先后建有碑文四座。因文革中遭受破坏,经李子鸣先生等人倡议,八卦掌门人共同努力于1980年迁至北京万安公墓,并立碑为记。
“董先师墓志”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意充宦官。先生嫉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改隶肃邸。因老气骸,始得寓外舍。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工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尝游塞外,命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丰采。及至弥留之际,从者启其手足,诚如铁汉,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化。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因营葬于东直门外,距城里许,哀痛难忘,议立表识,以伸响往之忱。——光绪九年春二月立石
此碑文为董海川亲传弟子五十六人所立,是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述,为八卦掌的早期传播和董海川的生平考证,提供了最重要的史料依据。
清代咸丰年间,董海川于北京传授“八卦连环掌”,简称“八卦掌”。
董海川自幼好武,云游四方。投名师,访高友,学习了多种拳术,取其精华,整理了一套较完整的拳术套路练法——八卦掌。董老先师因为乡里打抱不平,涉嫌命案潜逃至京都肃王府为太监听差。匿迹消声,不露锋芒。府中人皆不知董公为技击家。当时有肃王府护院总管,自荐演武献技于演武庭前。肃王大悦。来宾及府中多人围观,人潮水泄不通。此时肃王唤董公献茶,由于观众拥挤,董公难以进入。他于情急之下,一手托盘,一手提壶,纵身跃过人墙,送茶至肃王面前,为客献茶。肃王大惊,问道:“你也精通武艺?”答曰:“略知一二”。肃王下令叫董老先师当场表演。
先师从容献艺,只见他左翻右转,步法敏捷,掌法神出鬼没而多变。身体左旋右转,时高时低,身起时高一丈,身落时如鹞子钻林,行云流水,滔滔不绝。观众见状,目瞪口呆,鸦雀无声。正在此时,先师提气腾空,跃起数尺之高,旋转而下,落地无声。王爷大惊,问道:“此术何名”当时董老先师寻思,此掌乃自己所创,并未定名,情急之下乃定名为“八卦掌”。从此八卦掌开始见露头角。
后来他又根据八卦学说加以整理补充,使之日臻完善,这是后话。当时,肃王又命董公与总管比武,以分高低。不到两个回合,董公一掌将对手打翻在地,对手含羞而走。后来肃王命董老先师为肃王府护院总管。
从此,董老先师名声大震,授徒日多。最著名的弟子是尹福和程廷华。董老先师去世后,尹福,程廷华二人对八卦掌加以发扬光大,承先启后。
★ 尹福
尹福(1840-1909)字德安,号寿鹏,因身长体瘦,人称“瘦尹”。河北省冀县人,幼年来京,居代阳门(齐化门)吉市口,以卖烧饼油条为业。尹派八卦掌其掌法特点是屈腿蹚泥,以自然步走转,步子小,趋于急行,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接,多穿点,动作刚猛,以冷、弹、脆、快、硬见长。重腿法、步眼和腰身,出掌形似牛舌,故名“牛舌掌”。四指并拢,拇指内扣。出手冷脆快,富弹抖力,掌的运用轨迹接近直线,走自然步,趋于急行,以足碾地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接,身行变化简捷明快。
★ 程廷华
程廷华(1848-1900)字应芳,河北省深县程村人。自幼入京学徒,艺成后在京崇文门(哈德门)外花市上四条,以制镜为业,江湖人称“眼镜程”投师董公门下,深得八卦掌之精奥。程派八卦掌其掌法的特点是屈腿淌泥,横开直入,拧翻走转,舒展稳健,劲力沉实,刚柔相济,善摆扣步,以推、托、带、领、搬、扣、劈、进见长,螺旋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千。
程氏八卦掌以“龙形掌”为基本掌型,该掌形虎口撑圆,拇指外张,四指内抱,食指上顶。掌式的运转曲线圆活,弧度较大,千回百折,形成螺旋,步行屈腿如蹚泥,用摆扣步进行身形转换,多双摆双扣,运作舒展大方,其风格为大开大合。走转拧翻,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圈中有圈,层层不断,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游身八卦掌”。
★ 梁振普
梁振普先生(1863—1932)字昭庭,河北省冀县城北后冢村人。自幼好武,7岁拜本村秦凤仪老拳师学弹腿,13岁到北京,在前门外“万兴估衣庄”学徒,以贩估衣为生,故人称“估衣梁”。由于身材矮小,体弱多病,经掌柜介绍拜董海川为师学习八卦掌,是董海川先生的小弟子。
梁先生入门较晚,但由于天资聪颖,练功刻苦,勤思善悟,深受董先师喜爱,得八卦掌之真髓,且虚怀若谷,尊师敬长和众师兄关系甚好,经常虚心向尹福、程廷华、史计栋等师兄求教,善于博采众长,技术比较全面,主要传人有郭古民、李子鸣等。
★ 传承人物
2009年9月国务院任命任文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卦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08年6月7日,八卦掌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12日,八卦掌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八卦掌保护单位为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固安县文化馆、文安县文柱武校、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获得“八卦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1年12月15日,入选吉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于“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八卦掌项目保护单位文安县文柱武校、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评估合格。固安县文化馆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固安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固安县博物馆)。
【主要流派】
由于董海川的各个弟子都是带艺投师的,董海川因材施教,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流派。八卦掌各个流派支系既有共性特征,又有突出的个性特色。董海川去世后,在董海川发源地北京,八卦掌成为很有影响力的武术流派。第二代弟子以后,八卦掌开始向河北、山东、天津等周边地区发展。
八卦掌主要有两个流派:一个是以程廷华的龙爪掌为代表的程派,一个是以尹福的牛舌掌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这两个流派有关,其他主要流派有史继栋所传的史氏八卦掌,樊志涌所传的樊氏八卦掌,梁振圃所传的梁氏八卦掌,高文成所传的高氏八卦掌,宋长荣、宋永祥所传的宋氏八卦掌,刘宝珍所传的刘氏八卦掌,还有刘凤春秘传的刘氏八卦掌及张占魁所传的形意八卦掌等。
八卦掌是镰刀术的徒手练法,有武史学家考证过,确有此说。据言董海川子午鸳鸯钺及八卦转掌为了适合手持镰刀群战或林间作战而演练。
实际上八卦掌的可怕之处还是在兵器上,空手的掌法也是掩人耳目罢了,甚至连八卦掌这个名字也是掩人耳目。八卦掌的精华在其独门武器子午鸳鸯钺,这东西可以锁勾,可以划,可以抠,可以割。但这东西也只是和平年代用来表演的。子午鸳鸯钺的真正平民身份是——镰刀。
最新入驻传承人
八卦拳相关阅读
武术传承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