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关东拳(蚌埠市)
发布时间:2024-10-28 来源:中华武术传承网 浏览次数:998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蚌埠市蚌山区
【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豪气十足,拳脚并用,左架右打,一招一式,转折伸缩,意守丹田、起吸呼落,动静分明,内外合一”
这段打法描述正是今天的主角——关东拳。
关东拳,属古老拳种之一,也属稀有拳种,是东北地区的传统拳术之一。少林历代武师博取诸家之精华,汲取东北关外的武术之长,演化于少林拳中。
也有说法是关东拳始于古时官僚将佐练习的拳法,故创拳初期称为“官动拳”。后传于民间,世人为避讳“官”字,故循音改名为“关东拳”。
在北方地区十分流行,宋朝初年颇为盛行,一度被收录为“皇家拳”,不外传。
关东拳按照其招式还有“八架势”之称,分别是跨虎式、打虎式、群拦式、提水式、大长式、七星式、摇山式、晾翅式。
八个基本招式为母式,一式变八招,衍生变化为六十四式,式分阴阳又生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一百单八式的杀手招法。“八式、八式、全凭架势”的拳谚说的就是关东拳。
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津浦铁路局在蚌埠设立了火车站,由此开启了蚌埠“火车拉来的城市”的美誉。从500户人家的渔村古渡,很快成为了皖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
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加快了文化的交流,蚌埠民间武术在此期间得到快速发展。1915年春,袁家伍先生从山东将关东拳带到蚌埠。
此时的蚌埠,民间武术种类繁多、门派林立,关东拳一经传入,与当时的其他拳派形成了蚌埠独特的拳门码头文化。当时该拳在蚌埠回民中习练者较多,回族和汉族的拳法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回门关东拳”,俗称“回门拳”。
如今蚌埠“回门关东拳”的传承者是张雪涛拳师,自幼跟随著名拳师张开银勤学苦练,几十年的修炼,拳法器械,样样精通。近些年来在蚌埠设立武馆,广收弟子,现场教拳展示,享誉一方。
其最大特征是:
一是整体套路的完整性。历代关东拳师与其他武术门派的广泛交流使得关东拳法愈加完善,也因其流传面广、流传日久及师承差异,而多被其他武术门派选修,相互融合吸收,自成体系。
二是刚劲有力的强悍性。关东拳拳法内外兼修,讲究心、意、力、气、胆、智相合,手、足、肘、膝、肩、胯相合。招法精妙,劲力充盈,体现北派拳种的刚烈勇猛。
三是大开大合的展示性。关东拳展示时要求步法运用既要轻快有力,又要像粘在地上一样,稳固扎实,不掀脚拔根。手法在变化时要迅捷有力,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四是潇洒飘逸的观赏性。关东拳在打法上要求手、脚、鼻三尖相照。梢、中、根三节相随。眼观六路、拳打八方。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求眼神与手法、身法、步法配合得自然一致,做到手疾眼快。
关东拳历经岁月打磨,拳法招式里印刻着历史的记忆,作为研究民间传统武术文化“活资料”,淮河流域优秀的武术文化,如今的关东拳更需要得到传承与发扬。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截止到:2025-04-24 20:35

已入驻名师:55人

已入驻传承人:105人

联系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联系信箱:603516977@qq.com

总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A区51栋107号